找到相关内容1093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四摄法与四宏誓愿

    四摄法与四宏誓愿  梵语菩萨,华言‘觉有情’,即是觉悟的有情众生,因他能发菩提心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:上求佛道是自利,下化众生属利他,须修习四摄的法门及具四弘誓愿,同时内必须以四无量为根本,才能表里合一。四无量已述于前,现述四摄的法门,而四弘誓愿亦略述于后。  一、布施摄:有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。即在经济上、学识上、精神上帮助他人,叫做布施,你要摄化他人,必须自有方法。你将财力、学力、体力帮助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3360674.html
  • 谦卑----林清玄

    的人是不懂得感恩的,而由于感恩,我们才可以无憾地喜舍。这是四无量:慈、悲、喜、舍的发起,谦卑的感恩是其中的要素。  有一位伟大的噶玛巴上师教导我们,思考某些因果关系,来发展我们的四无量,这思考的...敬父母则很少人可以做到。  所以,谦卑比慈悲更难。  通常,我们对身份地位权势比我们高的人,容易生起谦卑之念,不易生起悲悯的。  反而,我们对身份地位权势比我们低的人,容易生起悲悯之念,不易生起谦卑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5575590.html
  • 莫非禅师“转世人”

    可以说佐证的资料相当多,足以表现他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。他是认真做到了依教奉行,从点滴做起。在实践中体现出他在修行方面的精进不懈。对一个修行者来说,怎样去衡量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?祇需运用“四无量”标尺来衡量,所谓“四无量”(慈、悲、喜、舍)是佛弟子学佛修行最根本的宗旨。身体力行的准则,对于大居士为佛教所做的贡献,我们该怎样来称颂他呢?莫非他是禅师“转世人”?究其竟当我们在静坐禅思中,不妨提起...

    妙芸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42083479.html
  • 佛法与企业实战管理

    lsquo;四无量’”的教义。   “五戒”,即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   “十善”,即不杀生,不偷盗、...“四无量”,就是“慈无量”,即考虑如何为众生做好事,给众生以欢乐。“悲无量”,即考虑如何拨除一切众生的苦难。“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1853940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菩萨行证》(1)

    的起点,略说发菩提因缘,厘清发的邪正、真伪、大小、偏圆后,进入第二课菩萨道的实践。所谓实践菩萨道,《维摩经》说:“直是菩萨法,深心是菩萨法,发是菩萨法,降魔是菩萨法。”虽然菩萨有无量法门,而归纳之则有四弘誓愿、四无量、四摄法、六波罗蜜等,是一切菩萨发菩提,成就无上正等正觉,所应实践的法门。   一、四弘誓愿   所谓大乘四弘誓愿,即是依苦、集、灭、道四圣谛而发起的深誓弘愿。   因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151960.html
  • 真禅法师的佛教人生观

    要求我们发扬大乘佛教慈悲众生的精神,因而提出了慈、悲、喜、舍“四无量’’的教义。所谓“四无量”,就是“慈无量”,即考虑如何为众生做好事,给众生以欢乐。“悲无量”,即考虑如何拔除一切众生的苦难。“喜无量”,即见到众生离苦得乐,感到喜乐。“舍无量”,即对众生无憎无爱,一视同仁,平等对待。  慈、悲、喜、舍“四无量”,本是佛教徒为普度众生而应该具有的四种精神,但对一般人来说,这种精神也完全...

    慧 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3265292.html
  • 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(四)

    是定”,是需要识真货的人才行的。  起修四无量  佛陀教导我们发起菩提,发起广大不可思议的愿力,真正入世办道,完成六度波罗蜜(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)的万行功德,对治自度自了的心理倾向,而我们需要起修四无量。在古传的修行法门中,四无量通过观照来训练,四无量心观又称“四等”,是和四禅四定合称为小乘佛教的“十二门称”。  事实上,大部分人是稍有一点禅定的经验,就需要起修。  因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4644070.html
  • 略述修禅次第

    (一九九一年七月)一、世间禅(一)四禅定(二)四无量(三)四无色定二、亦世间亦出世间禅 (一)六妙门(二)十六特胜(三)通明三、出世间禅(一)观禅(二)炼禅(三)熏禅(四)修禅四、非世间非出世间禅...禅,是从观心下手。现把修禅次第简略叙述如下:一、世间禅  世间禅是产生一切出世禅法的根本,所以也叫根本味禅;它有四禅定、四无量、四无色定三种,因此也叫十二门禅。  1、四禅定:  初观出息入息(梵语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2339231.html
  • 法相名词及佛教常识

    诸法实相为四法印) 31、四大:地大,水大,火大,风大。 32、四谛:苦谛,集谛,灭谛,道谛。 33、四等:即四无量。(一)慈无量,(二)悲无量,(三)喜无量,(四)舍无量。 34、四恩:父母恩(家庭),众生恩(社会),国土恩(国家),三宝恩(宗教)。 35、菩萨四摄法:布施,爱语,利行,同事。 36、四德:常,乐,我,净。 37、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3441326.html
  • 浅谈佛教人际关系学

    到。我们不能想象,在一个充满瞋恚、仇杀和暗算的社会关系中,人们会拥有一种解脱感和家园感。  从大的方面来讲,我们可以把“慈悲喜舍”四无量以及普贤菩萨十大愿中的“随喜功德” 、“恒顺众生”等,视为佛教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。所谓四无量,慈者爱护众生,与众生乐;悲者悲悯众生,拔众生苦;喜者见众生所作功德,心生欢喜、赞叹;舍者舍离分别、无爱无憎,等视一切。此四种心为佛教人际关系学的总纲目,它...

    董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1642209.html